光明日报记者吴琳

“街道党委书记助理”“街道主任助理”“辖区企业助理”……近日,大连理工大学近千名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区,积极投身社会治理大课堂,在基层岗位上锤炼本领,深入基层赋能社会治理,用青年智慧推动社区发展。

自1996年起,大连理工大学便组织开展社区实践计划,是在全国率先开展社区实践的高校之一,每年选派优秀学生深入大连市社区挂职,以学期为周期进行挂职锻炼,坚持传统与创新兼顾、服务发展与培养人才并行。27年来,校地共建的“大工模式”逐渐形成,该活动切实引导大学生走向社会基层,了解社会实际、服务人民群众、增强时代责任、提高社会化能力。


(资料图)

强基本、重创新

校地联动“搭好桥”

“青年人只有更多更好地投入到社区服务中,才能不辜负社会的期望,才能真正树立起奉献他人的社会新风尚。”这是1996年大连理工大学第一批社区挂职学生,自动化系94级学生毕艳萍在她的挂职工作日记中写下的心声。27年过去了,从最初选拔43名学生挂职42个街道社区,到如今近1000名学生参与,深入122个街道社区,大连理工大学以学期为单位每年选派优秀青年学生到基层社区挂职锻炼,社区实践规模超20倍增长,覆盖更广泛、制度更完善、管理更规范。

“关注社会治理、民生福祉、科技服务”“担任一项职务、走访一批单位、完成一次调研、提出一点建议、进行一次共建、培育一项服务项目”,大连理工大学融合实际需求设计开展“三关注”“六个一”社区行动。目前已与大连市沙河口区、甘井子区、高新区下辖的15个街道、122个社区达成共建协议,完成“校—区、院—街道、支部—社区”三级结对,形成了学校团委与大连市各区(县)团委、学院团委与各街道团委、团支部与各社区团组织长期结对共建模式。

“大连理工大学的情暖夕阳志愿服务项目聚焦社区空巢老人群体,一代代大学生已经在社区接力服务了27年,让老人们不再孤独。”大连市沙河口区李家街道团委书记王玮对挂职学生的工作十分认可。

27年来,大连理工大学引领1.8万名青年学生参与到社区治理工作中,走访困难家庭4300余户,服务社区居民75万余人次,所提意见和建议共有1600余条被社区采纳,为社区发展建设贡献了青年智慧。

建课程、促激励

学生成长“加好油”

不久前,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大连理工大学2008级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校友尹红玉在人民大会堂接受表彰,作为一名曾经的社区实践参与者,难忘的挂职经历让她选择扎根社保工作一线。“因为有了在社区挂职锻炼的经历,我才会对基层事业产生向往,这也是我在毕业后选择成为一名基层公务员的原因之一。”

大连理工大学将社区实践计划纳入“一流人才培养体系”,在本科生培养方案中设置“社会实践”必修课,构筑“知行联动课堂”。2020年,该课程获评辽宁省一流本科课程。通过课程系统化的教育培养,培育了一批服务社区的青年骨干。

2018级本科生高心怡连续两年参加社区挂职锻炼,在基层一线磨炼本领,坚持为社区解难题、办实事,获评辽宁省教育系统学雷锋先进个人、辽宁向上向善好青年称号。

该校将社区实践等实践育人工作作为团员青年参评团内荣誉、推优入党和骨干选育的重要参考,纳入“第二课堂成绩单”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极大激励了学生的参与热情。据统计,约45%参与社区实践的学生毕业后选择从事基层工作,涌现出一大批扎根基层、服务一线的优秀青年。

搭平台、送项目

服务基层“献智慧”

2022级本科生赵子豪挂职于黑石礁街道,担任共建社区团支部副书记。他在社区工作中发现,许多居民工作都可转到线上办理,这样便可以大大节约沟通成本。他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和同事一起开发出一款功能齐全的社区服务小程序,为社区居民提供取快递、社区维修、社区活动等服务。实现了让网络多跑腿、居民少跑路。

“智慧社区”“网格App”“区块链隐私安全”“居民满意度网络大数据”……在长期的探索中,依托青年师生的创新才智,大连理工大学将社区实践计划打造成为一个服务地区发展、服务学生创新创业的良好平台,孵化出一系列志愿服务项目和优秀成果,涌现出全国百强社会实践团队、全国100个社区示范项目优秀典型。

“学校将深入实施社区实践计划,组织优秀青年学生参与社区治理,将社区志愿服务打造成为‘凝聚青年的平台、服务基层的舞台、锤炼本领的擂台’,引领青年学生全面发展、分类卓越、多元成才。”大连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张言军说。

《光明日报》( 2023年05月10日08版)

上一篇:帅气冷酷的男生中文名(帅气冷酷的男生名字)

下一篇:最后一页

x

推荐阅读

更多